•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北京高校

战“疫”故事 | 北大外院人在防疫志愿翻译中贡献力量

时间:2020年04月13日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林哲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阿语博士生,现在另一所大学任阿语教师。韩翌旸是北大外院2015级阿语本科生,毕业后转去其它专业领域攻读硕士。“我做的其实也不太多”“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接受采访时,两人都谦虚地表示。

她们参加的支援翻译团队叫中国防疫翻译志愿者小组,是一个由浙江几家单位联合发起、专为抗击新冠肺炎提供公益服务而成立的志愿小组。据林哲介绍,这个团队具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专门负责各国医疗产品出口政策、航运信息及采购网址的整理和翻译;另一部分人负责随时翻译各个企业生产资质、防护标准等文件。林哲和韩翌旸的工作属于后者,具体而言,一般为及时翻译工作人员上传的文件并解答相关问题,以帮助相关单位判断企业资质如何、物资能用多久以及是医用或民用等情况。相关工作全部在微信群内展开。据官方信息,该团队成立于今年2月1日,截至采访时总人数达到了1200余人,已帮助超过100人次翻译300余份文件。她们俩所在的微信群是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等几个小语种的群,采访时已有将近400人,除了一小部分负责对接世界各国医疗物资但不懂小语种的工作人员外,大部分都是各地热心的外语学习者们。

与一般的翻译任务不同的是,她们的翻译任务并不需要完整的翻译稿,由于信息量大、需求紧迫,对速度、准确度、简洁度的要求却相当高。疫情当前,大家困在家中特别想贡献自己的力量,人人都很踊跃,因而群内的气氛总是十分热烈,每有文件上传,颇似一番“抢答”。“原文的材料有时是清晰的扫描文件,有时是一些仓促拍下的模糊单据。我们会从中提取出物资调配方急需的最重要的信息,有的时候几位志愿者会在群里对一些关键信息进行简短的讨论。”林哲说,“我觉得从提出需求到得到物资调配所需信息可能就10-20分钟(工作人员),甚至有的时候一两分钟就可以得到。(大家)非常非常快,兔起鹘落。”林哲还自豪地告诉我们自己“抢”到了两三次;而韩翌旸则不仅参与阿语翻译,还主动帮忙翻译英文信息。

韩翌旸在北京市东直门采血方舱献血

然而,短短的几分钟并不总是顺利的。防疫物资信息所用的词汇专业性较强。“就我自己而言,翻译内容的一些用词比较专业,平时并不常用,有时候一些词翻译成中文都不一定懂。”韩翌旸介绍说。每次翻译时,她为了确保正确都自己先查一下,搞清楚所翻译的是什么东西。有时遇到困难,群里集思广益,每人解释一部分,工作人员很快就懂了。接受采访时,两人还共同提到一个“语种乌龙”的小插曲。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员错将阿拉伯语当作乌尔都语,结果让乌尔都语志愿者来帮忙翻译一份阿语文件,一位乌尔都语志愿者很热心地用电子词典直接翻译。据韩翌旸描述,结果“有几段直接乱码了”。好在另一位志愿者很快发现是阿拉伯语,林哲回忆道,于是“很快把我们炸出来了”。尽管繁多的语种和大量的信息不时增添混乱,但志愿者们高涨的积极性和过硬的语言技能总是能保持团队的高速运转。

直到现在,该团队仍在运行,默默保障着国外物资的正确调配。

林哲在北大时的留影

疫情当前,林哲、韩翌旸、肖子怡、杨晓丹等外院学子将外院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行动助力抗疫、告白祖国。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投向千千万万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各领域挺身而出和坚守岗位的人们,我们就会相信:

中国必将攻克难关!

因为春天已悄然来临。

(作者:佚名 编辑:北京大学)
上一篇:圆梦新一代 | 陆薪莲青春不在远方,向下扎根用奋斗诠释信仰
下一篇:请关注,新学期有关通知信息汇总!持续更新中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